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永远的丰碑——清明时节追忆敬爱的培民书记

发布时间:2019-04-05 12:37:32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国军 阅读量: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已到来,人们纷纷利用各种各样方式方法来追思先贤、奠祭忠魂英灵,寄托对己故亲人、老领导及友人的哀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已到来,人们纷纷利用各种各样方式方法来追思先贤、奠祭忠魂英灵,寄托对己故亲人、老领导及友人的哀思。

  4月3日上午10时左右,我带着一份虔诚的心、从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乘坐150路公交车前往湖南革命陵园,奠祭尊敬的老领导、友人郑培民书记,这是我连续十六年来的又一次拜祭培民书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南方天气也着实有些令人感觉异常,湖南省会长沙的春天几乎是在风雨中度过。一大清早天空中就淋淋沥沥地下起了雨,从小雨下到大雨,风风雨雨越闹越起劲,几乎没有要停息的样子。

  公交车行至天心区金盆岭,我便下了车,拎着奠祭的物品顶风冒雨步行前往湖南革命陵园。往年的清明节、我都是开车来的,那怕是2017年正月我做过手术和两次化疗,胸前还挂着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瓶、依然开车前来奠祭尊敬的培民书记。

  步入湖南革命陵园大门,一阵凝重而庄严肃穆的气氛顿时充满胸膛,沿着一条柏油路径直通往望江园和上善园。放眼陵园,从去年十月动工扩建工程依然在进行之中。在中央广场的湖湘英烈与湖湘名人宣传栏里,依次看到了杨开慧、何叔衡等烈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介绍,紧靠旁边的是郑培民同志的事迹简介。这些年来,我每次来奠祭都要来宣传栏前用心拜读这些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付出了巨大代价、做出巨大贡献、并为之付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同时向先辈们深深地鞠躬,以表达心中的浓浓敬意!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望江园和上善园,来到郑培民同志的墓前,镶嵌在大理石前、培民书记照片笑容灿烂、庄重明丽,顿时我内心感觉是特别的温暖、特别的亲切。

  一位刚从省直机关厅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他深情地为培民书记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自己的敬意。这位王厅领导他告诉我,自己也是受培民书记事迹的感染、也多次前来拜祭。

  按照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我在培民书记墓前点起香烛钱纸,尽管风雨不停,也顾不上墓前的积水,我依然双膝跪了下去为敬爱的培民书嗑了三个响头,然后为培民书敬上满满的一大杯酒,做完这些我又从衣袋里掏出打火机,为书记敬上三支香烟。在墓前一旁、刚刚行完奠祭的长者没有马上离去,而是为我撑着雨伞,心中感到十分的温暖,真切地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

  表达完那些传统的敬意仪式后,我与王厅领导各自都回忆起与培民书记交往的往事。

  1994年4月,我在一次会议上认识郑培民书记,那时他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主管教育工作。而我在某央媒驻湖南记者站担任站长工作、主要从事教育和经贸两大块采访报道,这样自然有幸与培民书记有了较多接触。1995年10月,郑培民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主管党群、宣传、出版、广播电视等工作,我经常随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讲师团主任李国恩同志去培民书记办公室汇报工作、借此机会顺便向郑书记送些报纸、汇报我报对湖南宣传工作的情况。郑书记看了我和记者站同志们采写刊发的、有关教育和经贸领域的系列报道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很亲和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那些随和亲切的音颜笑貌至今犹在眼前、那浑厚而富有磁力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

  培民书记就是这么一位身居高位平易近人、没有官腔、没官架子的领导,许多与他有过接触、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这一深深的感受和体会。

  但是,培民书记在工作上、生活上、党性原则上却是十分严谨的。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过,电影郑培民里也演绎过这么几个真实的故事,培民书记的爱人在新华书店工作多年,他从未为妻子做过任何关照;儿子海龙在湘大读书,有一次想坐父亲工作用车顺路去学校,但郑培民书记却为儿子亮起了红灯,教育他不能沾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宜。事后,培民书记又给儿子上思想政治课,讲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的故事,让儿子真正明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而决不能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个人和家人谋利。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儿子终于明白了道理和原则。从此以后,海龙再未向父亲提过任何违反原则的要求。从这些小事看,充分折射出郑培同志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心底无私、高风亮节和良好的家教家风,也充分体现了培民书记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

  翻开郑培民书记的履历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郑培民,河北武安人,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中。1950年至1962年就读于龙海县城关小学和第四、第五中学。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担任系学生会主席。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3月份分配到湖南省湘谭电机厂工作,先后担任厂革委会组织干事、厂子弟中学(湘机中学〉党支部书记、厂团委副书记、厂党委办公室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其间,郑培民同志于1981年2月至1982年8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研究生班学习。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心系企业,为企业党的建议和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爱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83年6月至1992年10月,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在市州工作的近10年里,他兢兢业业、夙风夜寐、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改革,发展经济,促进了湘潭市和湘西自治州的两个文明建设。1992年10至1995年10月,郑培民同志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他在分管教育工作时,注重调查研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湖南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5年10,郑培民同志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在任上他勇于改革创新,为加强党的干部组织工作,为湖南省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全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担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11月全面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他坚持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加强地方法规建设,注重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为推进依法治省做出了新的成绩。2002年3月11日,在北京出差工作中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在他辞世前的几分钟留下了感人的唯一的嘱托:不要闯红灯。

  郑培民书记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变动工作岗位,都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在工作中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民书记始终注意广泛结交各界朋友,通过同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郑培民作为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身居高位却以普通人之心泰然处置生活,在他逝世时却以三件遗物和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记录和几十本日记及最后的一句普通的话语:不要闯红灯一一让世人为之感动,让山河为之折服,让天地为之哭泣!

  有人说,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正是郑培民同志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同样也约束着他的亲友们,他从来不做违规事,正气浩然、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正直而又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郑培民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为官数十载,两袖清风几十年。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流传着一首这样的苗歌,唱的是当年郑培民带领群众修路致富的故事。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贫困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湘西是湖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郑培民同志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有一次连日劳作之后,郑培民体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深的田埂。这一年,郑培民添了一项病症:脑震荡。但也就在这一年,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实现了自给有余的可喜成就。

  郑培民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最终累倒在为党工作的岗位上。

  中央有关部门这样评价郑培民同志:郑培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坚贞不渝。

  培民书记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定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我回首与培民书记交往的往事,不禁热泪盈眶、浑身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与培民书记交往的经历中,让我一生难忘的还有三件事情。

  记得1996年深秋的一个工作日,我有关于报社宣传工作事项要找郑书记,当时我报社湖南记者站就设在十号常委楼后面的三办公楼,与十号楼直径距离只有二三十米距离,联系工作也十分方便。

  培民书记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听取我的汇报,我们一边谈工作、培民书记一边给我递了一支长沙捲烟厂生产的精白沙香烟,然后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钱一只的一次性液体打火机为我点燃了香烟。培民书记在我的相关报告资料上作了批示:请省委宣传部李凌沙同志接洽。

  办完工作,培民书记问起了我的家里情况,我告诉书记,我已把父母从广州军区某基地南湾湖部队农场接到了长沙和自己居住,他听后感慨地夸赞我是个孝子。临别时,我提出用我的一只铁制火石打火机与他交换那只一次性液体打火机做个纪念,开始他不肯,说我的那只铁制打火机比他的一次打火机贵,见此情景,我郑重地告诉他这铁制打火机也才十元钱买的,贵不了几元铁的。见我这般认真执着,我们终于交换了打火机,这一小故事也记录在他的日记里。

  第二件事是1998年10月30日。在当年10月25日,我在湖南省政府庞道沐副省长办公室做了一期湖南农业方面的专访,随后我与庞省长约定送审稿,同时还需向庞省长了解下农业相关的几个问题充实专访文章内容。庞省长约我上午十一时去省委常委楼会议室休息间等候,我按时到达并在常委会议室外的休息间静候。在十一时三十分左右,杨正午书记和郑培民书记先后从会议室出来,我连忙一一向领导打过招呼,培民书记走到我面前停下脚步问我:小张今天怎么在这里,是来找谁呀?我把与庞副省长相约的情况向培民书记如实相告。培民书记见我有点拘束便微笑着说:小张你工作很不错吗,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都采访到常委楼来了。不急,我去会议室把庞省长请出来。说完他转身折回会议室。

  亲切的话语,犹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原来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

  不一会,杨正午书记上完洗手间返回会议室时问我:小张找到人了吗?我告诉杨书记说郑培民书记帮我去找了,随后杨书记叫我等会、他进会议室去了。

  郑培民书记和庞道沐省长从会议室向我走来,远远地就朝我说:小张你要找的庞省长已请来了,庞省长也微笑着招乎我。此时感激的心情无法言状。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临别时,郑培民书记抽时间为我和庞道沐副省长拍照合影,我顺利地完成了采访报道工作任务,这一小故事使我终身难忘。
      第三件事情是1998年11月,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正在选调领导秘书,郑培民书记有意选调我,我知道这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从基本条件上说,我是国家干部,党员,已经担任六年多报刊社副总编辑和记者站站长,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我十分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经过考虑后最终放弃了这次到省委工作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令人万分感慨。

  回往从1994年认识培民书记,到衡阳、郴州、湘西自治州考察工作中的交往、到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常德地区安乡县堤院溃决,灾情严峻,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深入抗洪救灾现场。人们记忆中的郑培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省委领导,而是一个和他们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战友,在这里他和解放军指战员、受灾群众并肩抗洪,度过了八十多个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

  培民书记忘我工作的务实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关爱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场景至今沥沥在目,终身难忘。

  郑培民同志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无论在哪里做书记,有两个雅号始终跟随着他,一个是三不书记,即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即爰民、亲民、一心为民。因而被人们称之为"为民书记"。

  正在准备忍痛离去时,雨已悄悄地停息下来。我深情地回望望江园、上善园,这里青松翠柏,静谧安祥,前方一江春水奔流不息,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湘江孕育了三湘优秀儿女,江河、麓山群峰为忠魂而自豪,为英灵而赞叹!山河作证,天地作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国梦而献身的英烈忠魂,你们是永远屹立天地之间的永恒的丰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国军)


作者糸中国访谈网编辑部执行总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张国军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