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皮肤健康卫士 李全海

发布时间:2024-06-20 11:11:18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陈欣 阅读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中医药事业能够世代传承、经久不息,靠的是一代一代中医人的传承及坚守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医药发展的大潮中,无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中医药事业能够世代传承、经久不息,靠的是一代一代中医人的传承及坚守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医药发展的大潮中,无数医者秉着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守正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用责任和担当扛起传承创新发展中医的大任,守护着人民健康,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他不是科学家,却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他不是外交家,却是名扬海外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海外报道播放量高达几百亿。

  他不是神医,却治好了无数的疑难患者,被誉为“在世华佗”。

  他把初心使命当作理想信念,把中医医学当作毕生事业,用辛勤付出诠释医者仁心,用精湛的医术让生命之光绽放,为无数患者生命“续航”。他就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李全海医生。

  李全海,男,1964年5月出生,山东省莒县人,中医世家,李氏中医第四代传人,自幼在父辈的熏陶下,对中医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30多年来潜心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对秘方进行创新,利用独家祖传秘方,利用内病外治的方法治疗牛皮癣、皮肤癌、肺痈、湿疹、银屑病、烧伤、电伤、烫伤、褥疮、基底细胞瘤等各种皮肤病和胃病。

  内病外治又被称作皮肤“吃”药疗法,指不用其他方法配合,能独立消除病症的外治法。施药于皮肤九窍,通过反射、渗透、吸收及输布,快速实现局部治疗效果与整体治疗效应,且无口服药物之弊端。

  行医30余年来,治疗患者上万余人。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李全海一向视患者如亲人,充分发挥中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凡事从患者角度出发,尽量让患者少花钱、少跑腿,路途遥远的患者有时通过微信远程视频看病,给患者快递药物,微信指导患者用药。方便了患者的治疗,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治疗患者遍全国及世界各地。

  李全海除正常坐诊、出诊外,经常参加志愿服务团队向贫困家庭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多年来为对孤寡老人、小孩及贫困家庭免费治疗达2000多人。并为为每个患者建立了治疗档案,多年来治愈的患者,给他送来无数的锦旗铜牌,一面锦旗,一份感谢,是医者的初心,是患者的信任,鲜红的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当看到患者的皮肤恢复正常,李全海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患者的夸奖,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经朋友介绍口碑相传而来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多项荣誉,曾荣获建国70周年健康领域杰出贡献人物、中国当代最美医生、中中医药文化传播大使、中医药文化传播大使、中医传承非遗技师等荣誉。李全海初心不改,正如他所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责任,但行医术,莫问前程”。

  中医文化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粹,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以教育传播正确的养生技能,通过中医养生送到群众身边,加快中医药文化融入社会,提升广大群众中医健康养生素养,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让更多的老百姓“识中医、信中医、用中医”为百姓就医精准“导航”。

  李全海老师博采众长,勤思善悟,学以致用,用精湛的医术不仅救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更做到了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李全海老师始终医患者为中心,以治疗为核心,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全海不仅是山东省著名的民间中医,同时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影响力,治疗患者遍及世界各国。2019年10月,他作为中医界的代表受邀出席了在北京星光影视园演播大厅举行的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并被授予建国70周年健康领域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在圆桌论坛中与来自国内外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话,探讨中医发展之路,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让很多中医学者受益匪浅。2020年8月李全海在中国世纪大采风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中荣获“中国当代最美医生”荣誉称号,2023年5月在第六届公益事业大典荣获2023年度公益人物,2023年9月荣获吉雷斯世界纪录系列奖。

  2020年5月,李全海荣誉入驻中国名家数据库(中国名家访谈网•名家百科),同年6月28日,他创建了全海秘方皮肤病研究所,让他在传承和创新祖传医学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加稳妥的平台,为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全海一向秉承注重医德,视患者为家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行医精神,得到世界各国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