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王光镐在2020北京社科普及周上畅谈北京建城史

发布时间:2020-10-12 23:44:33 来源: 责任编辑:蒋海波 阅读量:
  自2001年以来,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一直是北京市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的重要品牌,也是推进全市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今年是第20届。本届科普周由

  自2001年以来,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一直是北京市开展社科普及活动的重要品牌,也是推进全市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今年是第20届。本届科普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主题是“推进文明实践·决胜全面小康”。

  此次社科周邀请到了原武汉大学考古专业主任、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光镐做了一次主打讲座,题目是《回顾北京建城史,再创首都新辉煌》。

  王光镐说,凡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都有自己的建城史,都有自己的“生日”,并将此作为隆重的节日来庆祝。

  例如罗马城,每年都会在4月23日这天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城建日,把意大利人的热情挥洒得淋漓尽致;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和莫斯科民众都会走上街头,举办各种活动欢庆莫斯科城的生日;而圣彼得堡,哪怕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也于5月27日的城建日举办了不下140场庆祝活动。

  像这样的建城庆典在全球有很多,例如德国的莱比锡、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古巴的哈瓦那、印尼的雅加达等。

  王光镐接下来提到了一个奇怪而有趣的问题,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有没有她的生日呢?王光镐说,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他于1987年致信当时的北京市领导:“建议应尽早考虑北京建城之始,始于何年。”这封信拉开了探索北京建城史的序幕,当时大多数学者论定北京的建城史始于房山区琉璃河的燕都古城。但王光镐综合大量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认为,北京的建城史应该始于“黄帝后人的蓟”,时间在距今3200年前,位置在今北京市西城区。

  王光镐说,最为难得的是,自从诞生之日起,这座蓟城就如奔腾不息的长河,流淌出一部史诗般的城市发展史来。可以说,在人类城市之林中,这座中心城邑最可贵的就是它的连续性,而这恰是北京历史生生不息的最有力见证。

  从称谓上看,今北京城从商周直到唐前期一概名蓟,期间的历史始终绵延不断。唐玄宗年间另在今天津蓟县置蓟州,从此北京城改称幽州城。唐安史之乱时史思明篡位称帝,建都北京,称燕京,燕京之名由此而始。辽代在今北京设立陪都,称南京,也称燕京。金朝迁都燕京后改称“中都城”,元朝迁都燕京后改称元大都。朱元璋灭元后,为了彰显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从此有北平之谓。明成祖迁都北平时改“北平”为“北京”,此乃今北京称谓的最早面世。明成祖正式迁都后北京亦称京师,至清朝相沿不改。

  以上蓟城——幽州城——燕京——南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京师,就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正统专名。它们的前后递嬗,既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也展现了它的发展轨迹。

  在北京这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征也已显现出来。那就是,它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低到高不断攀升的,呈现出有规律的逐次提升。

  具体说,从“黄帝之后”的蓟国开始,北京由方国之都发展为燕召公的封国之都,此后成长为大一统王朝的东北首府,再后发展为辽金陪都,进而成为金中都,最后由半壁江山的金首都发展为大一统王朝之都。伴随这个阶梯式的上升,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职能不断完善,各方面都在不断攀升。

  王光镐说,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有它内在的气质和气韵,而这就是由它贯穿始终的历史特性所决定的。北京历史文化悠久、持续、递进的发展,充分证明这是一座极具旺盛生命力的城市,是一座充满创新性、恒久性、进取性的城市,这就是北京的气质和气韵。

  王光镐强调,北京历史文化戛戛独造的独特性,就是历史留给北京的最丰厚资源,一旦被认识便会焕发出不可低估的能量。具体而言,它给铸就首都文明的新辉煌带来的最直接效益是:

  一 可以显著提升北京在世界城市之林的地位,使北京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辉耀在人类文明史的上空。

  二 可以使华夏儿女更加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 可以给北京带来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为北京旅游事业的腾飞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

  四 可以通过生动的宣传,把人文北京积极进取、文明至上的传统融注到北京市民的道德建设中。

  五 可以给人类文明持续、永恒、递进的发展提供绝无仅有的历史借鉴。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