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盛世中华 举国同庆——著名画家邓子敬

发布时间:2022-09-18 00:29:35 来源: 责任编辑:陈欣 阅读量:
  邓子敬简介  1943年12月6日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汉族;  广州美术学院78届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国家

  邓子敬简介

  1943年12月6日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汉族;

  广州美术学院78届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艺术专家组成员、原中国画院院长;

  哈佛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南洋画院副院长、海洋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中国华夏巨匠书画院客座教授、北京华夏巨匠书画院副主席;

  北京观复美术院副院长;孔子美术馆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亚洲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新影特邀艺术顾问;

  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海南商会顾问;

  广东佛山南海区美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

  被评为:2021年时代楷模——笔尖下的中国邓子敬;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国际性、联合国美术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奖及展出;

  作品被国务院、中国澳门特区政府、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收藏;各美术馆、画院、博物馆、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多次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讲学、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及联展;

  已出版多本个人书画作品集。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

为河山立传,让海魂生根

——小议邓子敬老师画作

史峰(央视评论员、著名书画评论家)

  作为主宰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的岭南画派,以其融会东西、着重写生的特点,不落陈套,自创一格。其下诸多大师不拘画种、国画造诣高深。邓子敬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重写生,重象征,重变革,作品汲取不同画种与技法,充分突显出岭南画派的审美取向和包容。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2

  邓子敬老师主张创作必须具备变法意识,在“师法造化”和“中得心源”之间寻觅未来。其绘画风格既传承岭南派革新精神,又结合其版画学习经历,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意象,笔墨奔放洒脱,灵动而赋有生气,在保持传统笔墨的内涵的同时,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特性显露无遗,极具时代审美气息,在当代山水画坛中独树一帜。此外,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的加入,使其作品中空间关系得以完美的呈现,营造出一种巧妙融合又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3

  中国传统画作中,展现名山大川之作不胜枚举,独独缺少描绘浩瀚大海之作,这也是岭南画派百年之空白,用墨写海更是无古法可循。多年来形成的创作敏感和感情投射使岭之南、天之涯的海成为邓子敬的精神家园和寻觅的未来。他决心挑战用墨画海这一创作空白。从版画到国画的独特技艺,造就其笔墨严谨,兼工带写的艺术风格,他通过象征技巧展现大海风貌,将海韵、海潮、海哭、海啸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留白表现满纸飞溅的浪花,以西法的光线手法展现山体明暗,以“点皴聚沙”的技法凸现山体和沙滩。他笔下的海,雄浑大气、远山、近礁在时空的动感韵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全景式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让画作表现震撼无比。多年来,他坚持用匠心作画,在不断地探索中发掘大海的表现技法。他的作品构图雄奇、险中求稳,大胆偏离中轴线,将重心移至边角寻求新的平衡。他善用历史的上镜头将上下千年聚焦于尺幅之中,将无限的空间和永恒时空嵌入咫尺水墨中。邓子敬深谙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而长卷因其特殊的规律和理念在表现自然世界方面永不可被替代,大海因其广博浩瀚更适于用长卷得以体现。因此,子敬老师将创作触角伸向长卷,作品也摆脱了成规与羁绊,以更加宏远的视角带给观者更极致震撼的体验。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4

  大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海画背后的邓子敬老师他以质朴纯真的性情和严谨细腻的画风,随机生发,于大明境象的山海雍合之后,尽显有容乃大这一千古不易的中国智慧,令其画作在中外画坛彰显。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5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6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7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8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9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0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1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2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3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4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5

局部一览百川向海图-16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 铁 警 闪 耀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