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郴州市市长刘志仁:落实总书记讲话,做好六篇文章

发布时间:2019-03-11 16:32:56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国军 阅读量:
日前,湖南代表团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热潮。

  中国访谈网3月11日讯 ( 张国军  胡立强 邓琪 ) 日前,湖南代表团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热潮。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市长刘志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首次以“四个一”(一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二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三是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四是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就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点新要求”(一是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二是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认为这“四个一”和“四点新要求”,既有理论的升华,又有实践的指引;既有思想的启迪,又有精神的激励,为我们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出了发展良方,对于郴州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刘志仁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郴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视察湖南“保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两手抓、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两促进,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湘江保护与治理、三十六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生态郴州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郴州变为了生动实践。

  刘志仁强调,环保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郴州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更是郴州人民群众的真切渴望。下一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认识迅速统一到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的最新要求上来,贯彻落实到郴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思想对标、任务对表,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总揽,着力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不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真正让绿色成为郴州发展图景的主色和底色、让生态成为郴州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体是要突出做好“护蓝、清水、净土、增绿、转型、改革”六篇文章:

  一是做好护蓝文章。建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全面落实燃煤锅炉达标排放和建筑工地“6个100%、一个监测仪”( 施工现场围挡、进出道路硬化、工地物料覆盖、场地洒水清扫保洁、密闭运输、出入车辆清洗均达到100%,重点区域及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安装PM10及PM2.5监控监测设备),持续巩固和提升空气质量,确保6项考核指标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

  二是做好清水文章。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湘江珠江赣江水源涵养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三大工程,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三十六湾及周边地区污染集中整治,加强甘溪河—陶家河、舂陵江、东河、西河等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河长制,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人水协调的现代水资源生态体系。

  三是做好净土文章。针对历史上矿产资源粗放开采带来的水土污染、矿山尾砂淤积等问题,加强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编制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和先行区建设方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切实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

  四是做好增绿文章。落实封山育林(禁伐)第二个“三年行动”,完善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加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实施宜林地及裸露山地、村庄、通道、河道的造林绿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连片,推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五是做好转型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石墨新材料、大数据、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节能环保等9个优势产业链,加快节能环保、石墨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增强绿色发展新动力。

  六是做好改革文章。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