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王健尔
【艺术简历】
王健尔,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班,导师为陆俨少教授。曾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参加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参加澳门第三届、第四届双年展,连续两届均获中国画一等奖。第十七届澳门书画联展中国画一等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院、澳门市政府、解放日报等多家大型机构收藏。现为澳门画院副院长、澳门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浙江陆俨少第三届研究顾问。《水与墨的交响曲》主题系列成功入选并获“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2019”金奖。
主要艺术经历:
1978年作品参加“上海十二人画展”。
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导师为陆俨少教授。
1984年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6年作品参加“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美术作品展”。
1990年个人艺术资料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
1997年作品参加“澳门艺术荟萃”作品参加“第三届澳门艺术双年展”获中国画一等奖,作品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澳门艺术作品展,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澳门市政府收藏作品《春山图》。
1999年作品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雨后春山》发表于《迎澳门回归画集》。作品《大江东去》参加澳门第四届双年展,并获中国画一等奖,作品为澳门市政府收藏。
2000年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澳门书画联展”获一等奖,作品参加“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参加“新中国画大展”;作品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大展“。澳门市政府收藏作品《山居图》。
2001年作品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作品参加“第一届国际中国画年展”;作品《新源山水图》发表于《中国美术家作品集》。
2002年作品参加“杭州西湖国际中国画大展”;作品参加“中国抽象水墨年度展”。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一幅。
2003年作品参加“西湖世界博览会浙江画院画家作品展”作品参加“浙江画院自选作品展”。
2004年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幽壑》、《雨后春山》参加《新世纪作品联展》。”
2004年深圳画院主办“王健尔的水墨世界”个展。
2004年澳门市政府主办“王健尔现代水墨展”个展。
2005年《书与画》第八、九期专题介绍。
2006年《上海艺术家》封面人物专题介绍;《书与画》封面人物专题介绍;《山里人家》等16幅作品发表于《海上绘画一世纪》;《秋山访友图》等22幅作品发表于《艺苑掇英》,作品并用作封面。
2007年作品入选由中国国家画院编写的“当代中国画品丛书”。
2007年山东烟台美术馆主办“王健尔山水画艺术展”。
2008年作品二副参加北京上上美术馆“国际艺术年展”。(北京)
2008年作品三幅参加“俄罗斯中国画展”。(俄罗斯)
2009年作品一幅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港、澳、台作品邀请展。(广东汕头)
2009年作品一幅参加“全国中国画名家艺术邀请展”。(北京)
2009年作品三幅参加“2009上海水墨艺术大展”。(上海)
2009年作品三幅参加“中国视觉、水墨社会——二十一世纪中国水墨研究系列活动首次大展”。(北京)
2009年香港亚洲电视“艺术星空”采访拍摄专辑“泼墨古意山水画家王健尔”。(已于今年6月份播放)
2010年作品五幅参加二岸四地“当代水墨画联展”。
2010年作品四幅参加“陆俨少艺术及晚辈作品展”。
2010年作品二副参加浙江画院“传承经典”二十五年画展。
2011年作品参加“当代中国画百家百扇艺术展”。
2013年作品参加二岸四地“水墨画联展”。
2013年作品二十五幅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
2014年上海海派美术馆主办“王健尔个人作品展”。
2014年作品参加澳门民政总署举办的“澳门美术作品展”。
2014年作品八幅参加“中国(临沂)国际美术大展”。
2014年作品五幅参加法国国家美术协会(SNBA)主办的《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卢浮宫展出)。
王健尔在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际艺术沙龙展2019》获金奖作品: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8联幅
意笔泼墨
王健尔早年的作品,我见的很少,但知道他从70年代中期就从师陆俨少,继而与谷文,达、卓鹤君一起读了陆先生的研究生,深得陆氏画法三味,还临摹过不少古代作品,研究生毕业后移民澳门,在新的环境中,他受到更多现代绘画的影响,一度探索抽象泼墨。1999年返居上海,兼任浙江画院画师,往来于沪、杭、澳门之间,在艺术上则向传统回归。我所看到的均为近年作品,他们的画法,大致可用“意笔泼墨”来概括。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意笔”和“泼墨”都是传统话语,前者指相对自由姿纵的写意笔法,后者指水墨淋漓、势如“泼洒”的墨法。从梁楷、徐渭、石涛、吴昌硕到傅抱石、陆俨少等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意笔”和“泼墨”画法的承传与演变,看到两种画法的分与合,看到不同的意笔与不同的泼墨。总的说来,传统泼墨并不抛弃用笔(画史有无笔泼洒的记载,但未有作品遗留),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圣保罗等地看惯了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张大千,才开始大规模采取无笔泼洒(近人又称作“自动画法”),创作了许多有明显抽象性格但又见传统风格的泼墨泼彩的作品。其画法大致是:将纸裱于画板之上,把碗中的墨、彩色直接泼洒上去,再晃动画板,让他流动成态,继而又在泼成的墨色某处(一般在边角居多),用笔绘出一定的山水人物,作品“变成”了饱含抽象的山水意象。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王健尔的抽象泼墨探索是怎样的,我没有见过,但他近年的泼墨显然也参用了无笔泼洒,并在相当程度上用这种泼洒取代了皴法;但紧接着,他又用奔放的意笔,画出山与水、云与雾、舟船屋木与人物飞鸟。看得出,王健尔借鉴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也采用泼画结合、纳抽象于具象的模式,但他们在泼法、笔法情趣和风格上迥然有别。张以泼为主,王以画为主;张以彩色统领画面,王以墨色统领画面;张笔法秀逸精致,王笔法恣肆粗放;张追求境界的神奇静谧,王追求境界的平朴亲和这里做这样的比较,不是将二人等量齐观,旨在说明王健尔虽有借鉴但不模仿,而是坚持自己的个性,探求了自己的画法,拥有自己的面目。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泼墨是写意画最常用、也比较便于把握的方法之一。当下缺乏笔墨认知与能力、又渴望快速成功的人士,喜欢在“泼”上打主意,常常以泼墨外加肌理制造,编织“水墨现代性”的神话。艺术史的经验是,泼墨必得用笔的支撑,才不会成为漫漶而没有筋骨的烂墨。王健尔多年受教于陆俨少,深谙陆氏“用笔无方,决不能达到用墨的好效果”之主张,笔头上有相当的功夫,其用笔也颇得乃师寓刚于柔、沉着痛快、气脉连贯之意。我将其近年作品称为“意笔泼墨”,正因为它们是以这样的用笔为骨,并与泼墨相互生发而成的。具体而言,作品中屋木山石舟桥以意笔点线作画其中屋木舟桥人物的勾画相对具体,山石的勾画则逸笔草草。这样的处理,突出了用笔的纵放与简逸,因而拉近了泼墨的距离,有益于两者的共生与统一。意笔显示山水的“骨骼”与“力量”,泼墨泼色显示山水的“肌肉”与“肤色”,两者又都不同程度也显示山水的“姿致”与“情调”;他们相互映衬,又浑然一体。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一般说来,缺少勾画描绘的泼墨意向单纯但易流于空疏,充份勾画描绘的山水意象丰富但易流干繁琐,王健尔似乎力求统合两者的长处,力求在描绘南方山水葱茏湿润、云雾弥浸、晴光明灭种种特点的同时,也宣泄出自己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内在激情。为了描绘,他赋予画面多层次的空间开合,相对丰富多样的自然物象,比较复杂的笔墨关系;为了宣泄,他大面积泼墨,还局部泼洒醒目的石青、石绿乃至朱砂。在结构与用笔形态上,这些作品接近于传统写意画,在泼墨泼色方式与抽象性的追求上,他们又超越了传统写意画,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大面积的泼墨泼色难免减弱形象描绘,大面积的形象描绘难免减弱泼墨宣泄,两者如何统一呢?画家采取了双向靠近的策略:一方面适当增加泼墨中的用笔,赋予趋于抽象的泼墨朦胧的山川云雾之形,一方面努力使意笔勾画自由、简略、灵动,相对独立,欲似不似。或言之,令不似着靠拢似,让似者接近不似,在创作过程中,抽象泼洒要有一定的理性控制,具象描绘要一定的感性和恣意。我想,兼顾这两个方面,困难在“度”的把握,度数一偏,不是流于空疏,就是陷于琐碎。总的看,王健尔的作品接近于折中平衡,有意追求结构上的整体感。他的动机是要突出笔法,与大而空的流行泼墨拉大距离,以增加画面的可看性,更好地适应雅俗共赏的市场要求。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对于意笔泼墨(及泼色)来说,风格重要,格调趣味更重要;画家创造(或制造)一种有个性的风格不易,赋予作品高华的格调更不易。我曾一再强调这样的观点,风格追求的是与众不同,格调追求的是精神与艺术品位,如果说风格不好强分高下,格调一定有高低之别,意笔和泼墨都是便于表现心灵、突出主体的画法,因此画家的趣味、精神境界如何,会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作品中。格调高下对这类作品的价值是决定性的。当下的画坛,用恣情纵意的“意笔”和“泼墨”包括浮躁和利欲、格调低下的“意笔”画“泼墨”画多得不可胜数,正与趋利的社会风气和趋俗的大众心态相一致,是不奇怪的。王健尔的意笔泼墨,发韧于传统,感应着时代,散发着一股清雅跌宕之气。期盼他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
郎绍君(陆俨少全集主编)写于南望北顾楼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元气淋漓·泼墨法
大泼墨法源自唐代王洽。其法是控制水与墨在宣纸载体上的渗化、流变、交融和碰撞的自律运动。视觉心理依据老子的恍惚之中有物有象又无物無象,在控制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水墨空间的视觉张力效果的直观性,是制造现代感的必要手段。
——王健尔
金奖作品《水与墨旳交响乐》173×93cm
莫可名状的墨韵幽情
——王健尔的现代水墨画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化影响日甚,传统的中国画进入了动荡变革的时代。近现代有不少叱咤画史的大家,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高剑父、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等,纷纷走到了中国画改革的前列,成为名震一时、卓烁古今的大师。这种注重于现实影响和绘画本体的发展势头,一度也曾被极左政策和思潮所扭曲和窒息,以至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画“式微论”。但随着国门的更大开放、社会变革的日渐推进,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在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之下继续酝酿着新的变革,而现代抽象水墨便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柳暗花明似的出现的一个当代中国绘画的新景观。
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在画史上,凡大家必有自己的独创,但凡大家也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英雄。即以王健尔的老师,传统派大师陆俨少先生来说,他早年出入于宋元传统画风,至中年注重写生和墨韵表现,特别是对于墨块和留白的发现和运用,与他去关注西画并时常与西画家讨教不无关系;至晚年,陆俨少先生见到了赵无极、刘国松的现代绘画,虽则未全然接受,但内心也有所触动,陆老晚年试作的一批抽象水墨山水,便可看出外界影响与他内心感应的交互作用。尤其令人思索的,是陆俨少先生最为出挑的学生谷文达、卓鹤君和王健尔。谷文达在8.5新潮运动中可谓名震遐迩;卓鹤君的抽象山水自具一格;王健尔虽则因长时间移居澳门,一度为圈内人所淡漠,但他的大泼墨抽象画在澳门举办的国际展事中声名卓著,随着澳门回归,他也频频在国内展事中露脸。何以一位传统派大师的三个优秀弟子,会不约而同地都走上中国绘画的现代变革之路?这说明了传统与现代其实并非是隔绝的。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 王健尔作品精选
现在有不少人将传统的笔墨视为现代中国画变革的最大楷模,这主要是为元、明、清以来沿袭的笔墨观所局限遮障。由元代赵孟頫所倡导,为明代董其昌所推重的元、明、清笔墨观,以其总体而论是注重用笔,主张以笔御墨,重笔而轻墨。但其实笔与墨的功用,应是既合又分的。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便说:“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深浅,文采自然,似非因笔。”也就是说,用笔当然可以体现用墨,但有些用墨的功效,也并非用笔所能尽观,比如像唐代王洽,他不但“脚蹴手抹”,还以“头发取墨”,其泼墨作画的画貌自与用笔迥异;荆浩也指出,唐代项容的山水,也是“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但这种“用墨独得玄门”的画法,由于后世赵董辈的重笔轻墨观念,早已不得其传。
如将“笔墨”和而观之,随笔见墨自是其重要特点;如将“笔墨”分列而论,我以为用笔的功效是自主的,而用墨的功效则是自如的。因用笔功效为自主,故中国画须为之苦苦修炼,不少画家甚至为之皓首穷年,却仍为之所囚,难于突破。因用墨功效为自如,它的产生有瞬间的偶然性,须通过不断的实验辨析,积累火候经验,同时也要经受尝试失败的考验,须凭的是画家的天分悟性。中国绘画的用笔,注重的是气韵之真;而用墨,则注重的是气韵之幻。当然用笔与用墨也可相辅,真与幻也可互为转换。如用笔远于极致,则必然笔端气韵真中有幻,故谢稚柳先生称赞陆俨少先生能画出“胸中一段奇”。同样,如对用笔有修养,则即便是用墨不用笔,所作亦自气清;若偶在大泼墨中略以笔迹破醒,幻中求真,则更见玄妙。我读王健尔的泼墨抽象画,便感觉到他能那么微妙自如地把握墨韵的聚散沉浮流变,在墨韵的明灭变幻中,让人引发渺茫之思,感受到其中有一种莫可名状的韵致幽情,确实颇可玩味。
前已述及,20世纪是传统中国画走向变革的世纪。如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高剑父、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等人视为近现代中国画变革崛起的“第一波”,虽然这一波最具影响的振幅至今已出现很大的落差;而近现代中国绘画变革崛起的“第二波”在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现代水墨画中已初见端倪。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波”的变革仍倾向于较为现实的具象风格,较为注重于绘画对象的表现;而“第二波”的变革则较倾向于超现实的抽象风格,较为注重于绘画媒材运用的体现。前者表现的是画家自主的形象,而后者体现的则是画家自如的感觉。从波动的振幅来看,“第二波”目前当然还远不能与“第一波”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相比,但从变革力度及其微妙性(前者尚可言说而后者难于言说)而言,应该说“第二波”已显示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毋庸讳言,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无论是“第一波”还是“第二波”,都是在西方文化影响的催生之下产生的。前者较多人得之于西方古典画风的影响,后者则较多的得之于西方现代绘画的借鉴。不过这种变革最终能否自立于民族文化之林?那要看作者的民族文化底蕴究竟如何。老一辈改革大师之所以能掀起巨澜,除了他们孜孜不倦的革新精神之外,也应与他们注重民族文化底蕴分不开。而今有些现代水墨画家在成就方面有所逊色,当亦是与他们的变革底蕴不足以至振幅不足有关。
而在这方面,王健尔显然是得天独厚的。他曾是陆俨少先生非常欣赏的研究生。他原本的传统山水画就画得相当出色。以此为基础,因而他的大泼墨既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东方的,有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对于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发展现状来说,既有诱人的前景,但又任重而道远,我想着对王健尔来说也是具有挑战意义的。我相信他定会沿着这条探索之路继续走下去,做出更大的成就。
舒士俊
癸未冬于上海龙柏居
舒士俊——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绘画研究——朵云》杂志副主编,《书与画》杂志副主编,曾发表多篇关于中国水墨的论文集,2002年曾在中国澳门策划《海上水墨画家展》
相关阅读
- 06-29以“静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
- 06-242022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王健尔
- 06-20(父亲节)胡立强拍荷花纪念已故父亲胡长
- 06-092022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王晓卉
- 06-06胡立强:选择"角度"和及时"抓拍"是拍好照片
- 05-31从三湘大地走出的著名书画艺术奇才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