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西秦名医王海奇应邀 建党100周年暨中医药亮剑人物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1-03-17 10:37:49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陈欣 阅读量:
  2021年3月14日以“致敬中医力量,彰显中国榜样,为主题的献礼建党100周年暨中医药亮剑人物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当代名医》栏目主办、全球中医智

  2021年3月14日以“致敬中医力量,彰显中国榜样,为主题的献礼建党100周年暨中医药亮剑人物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当代名医》栏目主办、全球中医智库联盟协办。扶风县王海奇所长受邀出席,并荣获“中医亮剑创新人物”嘉奖,代表亮剑中医人中医药最强音,在世界第一屏“美国纽约纳斯达克大屏”进行视频展播。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及嘉宾有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百岁国医大师路志正、百岁国医大师颜正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医大师金世元、国医大师王世民 、国医大师刘志明、国医大师张大宁、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医大师李佃贵、等全国300多名中医药领域专家、精英代表、媒体代表参与了此次高峰论坛。表彰了100位建党100年中医药行业传承与创新“亮剑人物”, 以增进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望闻问切、固本培元,因地制宜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在产业、医疗、人才、文化、救助等方面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秉承“亮剑精神”趟出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路子。

  据悉,此次参加的中医代表都是经过从优秀中医药专家中反复筛选,坚持标准、好中选优,认真审查、严格把关而筛选出来的。评选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由权威推荐人推荐,经中医药高峰论坛评审委员会评定入围名单,最终经民意测评及全网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最终名单。王海奇所长作为中医亮剑者的杰出代表。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他以30余年从医经验,践行医者仁心,谱写人间大爱,创立了《现代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及《中医“治未病”临床系统工程》,为人类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海奇,国家执业医师,中医脾胃病专家,“西秦名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特约研究员,大国医药智库客座教授。他自幼深受叔父的影响,从少年时期开始,就对中医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悟性极高的他,小少年就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爱不释手,并有独到见解。1991年拜师于原中华中医学会陕西分会副会长麻瑞亭主任医师,专门从事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先后撰写和发表了多篇颇有建树、具有很高医学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有《现代脾胃学说理论研究进展》、《中医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和生命质量》、《疑难病从现代中医脾胃学说论治新解》等10余篇,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先后荣获国际新世纪临床医药学学科领先奖、国家级“时代英模——中华百业杰出创新人才”、“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等多个奖项。

  “脾胃乃后天之本”为众家共识。早在《内经》就提出了“四时皆以胃气为本”,金元医学家李东垣又创立了“脾胃学说”。王海奇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脾胃学说进一步推进。他建立了脾虚动物模型,进一步说明“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得出人体“脾胃“是维持气血阴阳平衡中柱的结论。

  王海奇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清淳,病无由生;气血浊化,百病由生。他运用麻瑞亭导师的升清降浊处方思想,创立了处方必须清上畅中养下,固护胃气,并以脉象舌象,为调配处方金标准。他提出:“异病同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从“脾胃”入手。临床擅治胃肠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次中医药亮剑人物高峰论坛,聚焦一批中医药在创新和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物,记录和分享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成效,既让观众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祖国的文化瑰宝,也助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王海奇是中医药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他遵循中医学的发展规律,发挥中医学的原创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深入探索、实践研究,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治病救人、弘扬祖国医学,彰显了“大医精诚、造福苍生百姓”为己任的高尚医者风范!共同见证了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勇于亮剑、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砥砺奋进的不变初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