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框架下未来发展(图文)
1、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概要
全球经济发展都在依赖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学的发展,历来都是以发达国家的情况、数据和经验作为一个研究样本,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历来都是会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和理论来推动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制定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希望以此来复制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
在现实中,尚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的思想、制度和理论去制定自己的发展政策而走向成功的。目前发达国家的理论是总结自发达国家的现象和历史经验,其中很多无法定量的包括发展阶段、社会、政治、文化等结构条件都是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不一致的,而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时候,很容易会忽视了这些内在结构条件的不一致,从而使政策出现比较大的失效。
因此,林毅夫在提出了“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后,其核心的研究点就是研究经济内在结构,及经济发展和经济内在结构之间的一个关系。依照林毅夫的说法“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除了表明所用的研究方法之外,其核心是认为一个经济体的技术、产业、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等等的结构是内生的,不是外生给定的,一个经济体结构的转型也是内生的,因为如果不是内生的就不会有研究其决定因素的说法。同 时,经济结构和结构变迁既然是内生的,在研究如何改变经济结构及其影响时,也必须把结构的内生性考虑进去,例如,低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结构的影响之一是收入水平低,要提高收入水平,自然有赖于从低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结构往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结构升级,但这种升级要成功,必须从改变更根本的决定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因素着手才能成功。同时,不同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其规模和风险等特性可能不同,可以为其生产和交换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使产业和技术所蕴含的生产力水平得以最大释放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也可能会有不同。”
从该论调中,我们能够看出,经济结构的变迁也将会对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动力,并且推动经济的增长。而在未来的五年,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主张将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思想指导,而我们在对未来进行研判的时候,就需要清晰的辨别国家的思想路径。这也是我们此篇文章想要达到的一个结果。
2、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国际环境出现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美从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十四五”期间这个趋势会延续甚至加强。面对这样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总的原则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发展规划中要体现这样的原则,因势利导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变化,为防止被“卡脖子”,中央会主导发展一些关系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战略型产业。
在今年5 月 关于中美摩擦的研报中,我们提到中美之间的摩擦其实是围绕着两个点,一个是中国的贸易,一个是中国的投资。在这两个位置上可以看的出美国的战略主要的意图。
根据经济内生增长理论,国家的经济发展靠的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经济的构成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及进出口组成的,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及消费。因此,美国针对中国的点就是从资本、技术和进出口等政府可以干预的点去限制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进出口依赖的减小,可以发现美国对中国的限制也会逐渐从进出口方向转移到别的地方,继续在贸易上面进行限制已经对中国形成不了大的制约了。
美国对于中美之间冲突的利益诉求有三点,而所有的战术、小动作、阴谋都是在围绕这三点战略目的的达成: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禁止强制的技术转移;3.禁止产业补贴政策。
从代表科技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情况来看,中国在01年加入到WTO后可以看到明显的TFP的持续上升,而且TFP在2011年基本已经和美国持平,这意味着在生产效率上,中国已经和美国能够抗衡了,而这也是美国忌惮中国的原因,而且这样的生产效率水平是和德国、日本等国家是基本一致的。
而中国在应对美国的压力下也开始了更大力度的技术发展,尤其是能够把关键技术把握在手里。而中国在科技的独立性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取心,并认为这是对经济及对国家安全至为重要的关键。在这场争夺科技领导权的战争中,中美之间分歧存在于双方在竞争环境上的不对等。中国通过制度的设计、人口的吸引、行业准入的限定来限制了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运作及迫使科技溢出。而中国在2011年后通过直接或通过香港对美国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中国对美的投资在2016年达到高峰,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激起了美方政府的警觉。可以说中美之间都是被经济和科技上互相威胁着,而这些威胁就是来自于科技的竞争。
中国在国际上谋求AI、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这些技术是很多方面和领域的基础,并且这些领域都是两用技术的关键。此外,在航天新材料的研发、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都意味着中国国防力量的现代化进程的内弯道超车及可能在未来对美国起到致命的威胁。因此,中美之间的博弈及摩擦将会是一个结构性摩擦。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背后的直觉也是清楚的:当全球增长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时,新旧势力间的摩擦势必加剧。
3、经济结构转型
在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上,我们可以预估到中国的发展规划的目的。
首先,第一个目的必然是经济的发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万人民币的,换算成美金也有1万美金的水平,中国在未来5年跨国1.27万美金人均GDP的一个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将会是大概率事件。收入水平的变化反映的将会是经济结构和要素禀赋的变化。产业的变迁将会进一步的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依靠劳动力集中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将会转化成为依靠资本和依靠科技来降低生产成本。这就带来了一轮经济结构转型的红利,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淘汰一部分的行业。
4、地区发展差异化
我国地大物博,城市间和地区间都存在着巨大差距。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有14个,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厦门、珠海、南京、武汉、宁波、无锡、常州等,总人口达1.5亿。同时也有像甘肃、山西、云南等地区,人均GDP目前仍处在7000美元以下,还有6亿人口每个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
因此在未来的五年发展计划中,如何解决地区差异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定位问题将会是一个主要的政治任务。不同城市将会根据城市自身的特殊来发挥其作用,像已经步入了高收入程度的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会转变。
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例,在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增长明显的超过了第二和第一产业的增长,而在未来的5年,这个发展趋势也将会继续维持,在这三个地区,进入了资本密集型发展的阶段后,继续依靠人口的红利来发展将不太容易,所以广东地区很多的工厂在接下来的发展,要么转型,要么将会被市场淘汰。此时,工厂将会进行转移,向二线三线城市转移或者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
5、高新科技将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十四五”期间将会是科技快速变革进步的5年,未来的5年将会是人、机器、智能互联的一个科技革命的起点,中国和国外之间的科技差距在不断的缩小,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能够实现内弯道超车,我国在很多产业上都在占领先地位,像新能源、5G通信技术、这类产业上具有和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比较优势,能够引领新工业革命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将这类产业将发展成领先型产业。
在城市发展中,谁能占据这些行业,成为行业领头羊,就能以该行业作为核心,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
相关阅读
- 10-26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框架下未来发展(图
- 07-27震惊!南昌市佛塔特大杀人案民事赔偿判
- 07-13 守诺如金----每个人的立世之本
- 05-16张郎西北王:疫情下的坚持和拓展
- 03-22洞察4.5亿国人睡眠真相,《2020喜临门
- 03-16热烈祝贺:2020一带一路.向世界招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