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央行发布重磅报告!不让市场缺钱 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发布时间:2020-11-27 10:41: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任可 阅读量:
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出新的政策信号,同时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政策要求。  在货币政策的基调方面,报告表述

       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出新的政策信号,同时提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政策要求。

  在货币政策的基调方面,报告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国内经济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各方面优势,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在今年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的背景下,未来应关注如何稳住杠杆的问题,同时由于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有一定时滞,应关注未来银行不良的上升压力。

  为应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宏观杠杆率、银行不良压力的问题,明明表示,央行报告中提出要科学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比如不能让市场缺钱,但是也不能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明明表示,报告强调,进一步通过改革方式,健全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政策的精准滴灌、直达性等等,同时保持尽可能长时间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报告提出,重视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报告称,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

  对于关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贷款利率,报告中也有明确表态。报告称,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报告介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顺利完成。

  截至8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已达92.4%。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90%,存量个人房贷转换进度为99%,已转换的存量贷款中,91%转换为参考LPR定价。

  随着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完成,LPR变动可影响到绝大部分贷款,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更加明显。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20年9月,三年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8%,分别较上年12月下降5个和26个基点。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逐步推进,市场对流动性环境关注度提升。

  报告称,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

  报告称,总体而言,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M2 增长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关联,且我国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不需要以央行大规模扩表的方式投放流动性,不宜简单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货币乘数来衡量货币政策效果。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报告表明了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立场。

  报告指出,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坚持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水平,不进行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帮助对冲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冲击,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

  报告同时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